|
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,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大型融媒报道《寻找最可爱的人》。“90后寻访团”将带领大家一起对话“90后”老兵,聆听胜利回响,追思英烈忠魂,汲取前行力量。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。新生的人民共和国,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、超越生死的毅力,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。这其中,有冲锋陷阵的英勇,有以身赴死的壮烈;还有无声而坚忍的牺牲,同样令人感动。在朝鲜战场上,有一种被称为“隐身术”的“潜伏战术”,成为不少战斗的胜利法宝。潜伏,就是战士们悄悄地埋伏下来,到了预定时间发起进攻,但潜伏过程当中,战士们要面临巨大的考验和煎熬。一级英雄邱少云就是在潜伏时,牺牲在熊熊烈火之中的。寻找最可爱的人,江苏广电总台“90后”寻访团,就从邱少云的故乡重庆铜梁开始,寻找这位不朽的战士!“金钱板”是川渝两地民间流行的一种传统说唱曲艺,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重庆市铜梁区安居古镇,家乡的人们用最喜爱的曲艺方式,传唱着邱少云的故事。英雄的形象,穿过岁月的长河,成为人们耳边的故事,心中的丰碑。1951年3月,邱少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,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,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;1952年9月下旬到10月下旬,志愿军前线各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。其中,邱少云所在的15军87团9连担负攻打391高地的作战任务。为何要夺取391高地,这场战斗又为什么被称作虎口拔牙、阵前拔点的关键之战?生活在四川南充的林炳远老人为我们揭开了答案!和邱少云一样,70年前,林炳远老人也是15军的一名战士。今年5月,老人脑出血住院,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点点滴滴,早已刻骨铭心。▇ 林炳远 91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6团9连战士391之战它是上甘岭战役的一部分,它是在上甘岭的597.9高地的一个山脚上。上甘岭要打得胜,要先把391高地拿下来,你不守住,敌人就钻到我们屁股后面,后面是平原是大山,我们整个战线要撤退40多公里。391高地,位于上甘岭西侧。像一颗毒牙楔入第38军和第15军之间,直接威胁着我军的交通运输线,阻碍了我军向上甘岭运送物资。拿下391高地,势在必行。此时,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阵地战阶段。敌方在391高地不仅布有坚固的防御工事,而且志愿军前沿与391高地之间还有一片3000多米宽的开阔地,加上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,对志愿军来说,这简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。▇ 纵强 军事指挥专家要想拿下391高地,必须经过391高地前面的3000多米的开阔地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亡地带,贸然进攻的话,肯定会被发现,而且没有任何工事作为掩护,很容易被敌人打掉,我们以至于就成为活靶子,必须采取潜伏的方式。▇ 齐德学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潜伏的目的,就是造成发起进攻的突然性,使对方不知道今天晚上发起攻击,我们昨天晚上就开始潜伏,就提前一个晚上。第二个就是距离敌人前沿近,我们冲击距离短,遭受火力杀伤就小,就减少我们自己的伤亡。▇ 林炳远 91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6团9连战士 美国人怕苦怕累,怕风怕雨,怕夜战,我们就抓住敌人弱点,以我之长击敌之短,我军的长处是啥,一不怕苦二不怕死,不怕夜战,白天我不运兵,我到晚上才运兵。15军决定,派出一个突击队,在头一天晚上,穿越开阔地,潜伏在距离敌人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,第二天晚上突然杀出,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。这就意味着这个突击队,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至少潜伏一天一夜。如何才能保证潜伏成功,生活在河南郑州的周学田老人,曾是邱少云的战友,他向我们讲述了当时15军潜伏前的准备工作。▇ 周学田 87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我们在攻打391高地之前,演练潜伏,演练了三次 ,29师的师长张显扬,44师的师长向守志都去了,两个师长拿着望远镜到处看,找我们的潜伏的人员,没找到,张显扬师长说,你们9连潜伏得非常好,我同意执行潜伏。在演练中,15军集思广益,大家一起想办法,解决在潜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。▇ 李向阳 军事专家我们的战士为了防止所带的洋镐和水壶发生碰撞,就自己制作了很多布袋,把它包起来裹起来,在潜伏期间是严禁睡觉的,那么旁边的人就及时要把他推醒,因为防止打呼噜或者说梦话被敌人发现,事无巨细。演练已经到位,但能否严守纪律,更是关乎潜伏任务的关键。为此,战士们出征前,要向着军旗庄严宣誓。▇ 周学田 87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当时我们指导员,就打了一个比喻,我们要像一块铁板放在地下,这是纪律呀,严格的纪律。1952年10月11日,随着夜幕降临,包括邱少云在内的400多名战士趁着夜色悄然出发,逐次潜入391高地前开阔地的荒草中,开始了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潜伏。▇ 周学田 87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我就在邱少云的右边,我离邱少云大概只有4米远,9连主攻,7连打增援,8连打阻击。邱少云所在的9连担任主攻的第一梯队,邱少云是连里的战斗骨干和爆破组尖兵,处在整个进攻阵型的最前端 ,距离敌人阵地前沿不足60米,甚至可以听到流动哨兵发出的咳嗽声。按照计划,总攻开始后,邱少云要首先剪开敌人阵地前沿的铁丝网,由身后的爆破手冲上前去,炸毁敌人碉堡。寒气袭人,饥肠辘辘,但400多名战士静默无声,因为所有人都明白,一旦暴露,就会给潜伏带来灭顶之灾。就这样,大家如铁板一样,埋伏了一整夜。▇ 周学田 87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我们潜伏到12号上午10点,太阳出来了,10月份那时候朝鲜都很冷了,我们身上伪装的草,上面都有霜了,太阳出来以后把霜都给晒化了。战士们才感受到阳光的些许暖意,意外就发生了。中午12点,敌军突然向前沿阵地发射侦查燃烧弹,其中几发刚好落在了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的草丛里。▇ 周学田 87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燃烧弹爆炸放火球,这个时候火还没有完全覆盖着邱少云全身,他为了不暴露目标,控制着他的身躯,但是大火烧得邱少云浑身还是抖动着,那种场合你都不能看,邱少云活活地烧得身上喀吧喀吧地响。火舌不断蔓延,一点点吞噬邱少云的身体,耳边只听到皮肉灼烧的啪啪声,但他像千斤巨石一般,趴在火堆里岿然不动。▇ 周学田 87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他完全可以不被大火烧死,他身后就有个水沟,他完全可以滚到水沟里,但是邱少云没有这样做,为了夺取391高地,为了潜伏区战友的生命,为了执行铁的纪律,活活地被大火烧死。大火烧了近半个小时,391高地前依然一片寂静, 但战友们的心中已是一片愤怒的“火海”。傍晚时分,总攻开始了。潜伏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们一跃而起,摧枯拉朽般冲向高地,不到半个小时就全歼守敌。邱少云用生命换来的391高地之战的胜利,为接着开始的上甘岭战役取得了有利态势。烈火可以燃烧他26岁的身躯,但无法融化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!我们在邱少云入朝前一天写给家人的书信中,找到了他毅然舍生就死的更多答案!亲爱的哥哥和弟弟们:你们近来好吗… …下面告诉你们一个事:前些日子,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,明天就要到朝鲜去打美国佬了… … 美国佬要是占领了我们的国家,我们就回到旧社会去,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,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,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!▇ 何永平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我们馆是1959年修建的,修建的时候,从他的家人的手里复制到了这一份珍贵的家书,这是他这一生唯一的一封家书。他的字迹比较稚嫩,字里行间还有很多涂改的地方,因为他从小家里面就很苦很贫穷,没有学过写字,进入了人民军队之后,才在部队里面学习写字。当时连队要求每个战士一天学写10个字,他就自己要求要学写30个字,所以这封家书,是他在学习写字一个多月的时间后,在他的文化教员郭安民的指导下完成的。他抬头说“亲爱的哥哥和弟弟们”,因为当时他的父亲和母亲,在他9岁和11岁的时候相继去世。小时候,邱少云和一个哥哥两个弟弟相依为命;13岁就做起长工,扛起家庭的重担,深受地主豪绅的剥削压迫。1948年夏天,22岁的邱少云被国民党抓壮丁拉去了成都;1949年底,成都解放,在国民党部队里吃尽苦头的邱少云,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。▇ 何永平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1951年的时候已经解放了,他们家里面就分到了土地,还有房子,他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,你看“到朝鲜 我一定要拼命打仗 不怕死”,你看当时的那种心情,在字里行间,他一点悲伤和畏惧都没有,他有的就是那种必胜的信心,他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。邱少云用最淳朴的话语,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!在书信的最后,他期待和兄弟们的重逢:我决心杀敌立功,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!▇ 何永平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我就在想,如果邱少云当时没有牺牲,真的就像他信中所说的那样带着光荣花回来,能够回到铜梁,和自己的兄弟和家人们围在一起,还给他的子子孙孙说一说朝鲜战场上的一些事情,应该是非常幸福的,但是很遗憾的是他为了战斗,为了我们整体的胜利,他永远留在了朝鲜。他,用最坚忍的潜伏,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,也永远留在了战友们的心中。90岁的老兵韩远泉,曾是邱少云所在87团担架运输连的战士。391高地战斗结束后,他和另外两名战士负责把牺牲和负伤的战友抬下战场。当时,19岁的韩远泉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场景。▇ 韩远泉 90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担架运输连战士手抓了两条长槽,脚蹬了两条长槽,四十多公分深,怎么蹬进去的呀,那是冻土呀,土是冻了的呀,那是活活痛死了的呀,我们三个人都是流泪不止。面目已无法认清,全身如同焦炭。当他们把这具烧焦的战友遗体翻过来时,眼前的一幕更是让他们震撼不已。“一看,枪弹还压在胸口上,这样扑着压起。”那时,他并不知道烧死的战友是谁,但同为战士,他明白,将武器紧紧压在身下,是为了不让大火将枪弹引燃引爆,从而暴露目标导致潜伏任务失败。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的纪念馆里,我们见到了那把被邱少云紧紧压在身下的冲锋枪复原件。这把冲锋枪是朝鲜战场上,战士使用的普通钢枪,熊熊烈火中邱少云把钢枪压在身下,枪身依然完整,但是枪托却被烧成了炭黑色。在钢枪旁边的是邱少云牺牲时,压在胸口下的、身上仅存的棉衣残片,这只有巴掌大小的棉衣残片,曾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,它和这把炭黑色的钢枪一起无声地诉说着“纪律重于生命”的誓言。韩远泉和战友们,穿过敌军的重重封锁,将邱少云的遗体运下战场并就地安葬。1953年2月,部队将邱少云的遗骨从朝鲜运回祖国,安葬于沈阳市北郊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。1953年5月18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随军记者郑大藩的长篇通讯《伟大的战士邱少云》,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。志愿军司令部授予邱少云特等功,追授一级英雄称号,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在邱少云牺牲的391高地的石壁上,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,怀着深深的敬意刻下大字:为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。那座海拔仅391米的高地上,邱少云竖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,与青山同在,与山石同刚。邱少云烈士没有留下一张照片,但他用难以想象的钢铁意志在烈火中获得了永生,他永远被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;他的英雄事迹永远地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,绝对忠诚、严守纪律、顾全大局、勇于担当的英雄品格,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“90后”寻访团带着大家找到了心中的邱少云,也找了一群最可爱的人!▇ 林炳远 91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6团9连战士志愿军们都是最可爱的人!▇ 周学田87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最可爱的人,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我们的战友们。▇ 韩远泉90岁 时任志愿军15军29师87团担架运输连战士这些永远都忘不了!▇ 邱光忠 邱少云侄子一代一代的邱少云后人中,有五六个参过军的,加上现在我儿子有七个了 。▇ 廖一源 邱少云生前所在班战士能够成为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一员,是我毕生的荣耀,71年来变换的是一茬茬官兵,不变的是传承赓续。▇ 朱取峰 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某连连长我们始终以英雄为榜样,将“纪律重于生命”的旅魂,内化于心,化外于形,不断继承和发扬先辈,“严守纪律 勇于牺牲”的革命精神,让少云精神成为官兵筑梦强军的力量源泉。▇ 李向阳 军事专家邱少云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精神,这种意志,这种血性,其实也是我们志愿军将士们所共同拥有的这么一种精神,这种精神它已经超越了时代,已经跨越了时空,可以说历久弥坚,在未来,我们仍然可以用这种精神去战胜强大的敌人。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,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、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,英勇顽强、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,不畏艰难困苦、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,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、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,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,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。 ——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苏卫视《新闻眼》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|王芳 张贺 徐华峰 李扬 史斌燕 美辑 | 董晓 编辑|小燕 关注 |
|